上海战疫123:“人民城市”在疫情应对中如何彰显软实力
作者:华略智库科研部 陈艳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疫情至今,我们表扬了太多城市,但上海无疑是全国学习的典范。没有过封城,未曾有全员核酸,也从未宣布进入“战时状态”。迅速、精准、人性化应对,是她一以贯之的态度。紧张而又有序,虽有害怕和不确定,但生活仍在继续、美好仍在发生、温度依旧在场,这样的“人民城市”,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持久战。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尽管我国的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但是更加考验各地的现代化治理能力,稍不留神,就可能引发局部的反弹,最近个别城市不得不重新按下暂停键来应对疫情。
超大城市的治理是世界性难题,特别是庞大的人口规模、超高的人口密度和高频的人员流动,都让疫情防控格外复杂。而上海作为超大城市,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疫情,始终从容不迫、沉着应对,以“全周期管理”的理念贯穿城市治理,以“绣花”功夫守护人民城市,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了不俗战绩,成为全国和全球的典范。
上海的从容应对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在疫情防控中一点点摸索出经验的。
1988年,上海市民由于食用含有甲肝病毒的毛蚶,导致全市甲肝大爆发。当年上海的常住人口是1250万人——正好是如今的一半。当时政府的信息透明度还无法做到位,导致疫情迅速扩散,最终有31万人感染。全市紧急动员“打一场扫除甲肝的人民战争”,10多万医务人员中约有6万多人扑到了防治肝炎的第一线,共增设12541个隔离点和118104张床位。
同时,市政府还制定了食品卫生联席会议制度,这个联席机制一直延续至今。经过5个月的奋战,疫情终于平复。尽管当时的上海一下子被人“嫌弃”,但是湖北省的兄弟为上海“雪中送炭”——黄石市药材公司先后派出16辆卡车送来价值近200万元的9种治疗甲型肝炎中成药支援上海。这份情谊,上海市民始终牢记。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当年上海的常住人口是1700万人,但是仅有8人感染,且都为散发状态,未出现大规模聚集性爆发。这是因为有了前车之鉴,上海在疫情未到来时,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尤其是下沉到基层社区、落实到个人的防控措施,对于疫情控制起到重要作用。专家认为,市民个体+制度体系+医学专家,共同阻止了上海非典疫情蔓延。
其中,上海坊间流传着一个极富戏剧性和代表性的故事:杨浦区世界小学一名三年级学生,在返校填写“防范非典情况报告表”时,一度犹豫了很久,不知道如何回答“家中是否接待过外地人员”。因为实际情况是接待过,而爷爷曾经嘱咐他,要在这一栏填“无”。
经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这名学生把表格中的“无”划掉,用铅笔在旁边认真写上“外地表姐来过”。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他竟然成为了学校的“诚实小卫士”。可见,在疫情的控制上,市民个人的传染病防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时间来到2020年,上海已经是一座常住人口2500万人的超大城市。面对比甲肝和非典凶猛得多的新冠肺炎疫情,上海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充分展现人民城市的底色。
特别是2021年6月,上海发布了《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明确“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让城市运行更有序、管理更高效、服务更精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超大城市治理方案。” 上海在战役中通过速度、精度、温度的“123”,彰显了城市的软实力。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疫情应对,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背后体现的是城市的预警能力、组织能力、保障能力,是城市韧性的基础。比如为人津津乐道的上海迪士尼核酸检测过程,就堪称教科书般的经典案例。我们可以梳理一下整个事件的时间线:
10月31日17:00:上海接到通知,一名杭州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去过迪士尼。
10月31日17:10:迪士尼开始封园。
10月31日17:30:大批医疗人员、民警、工作人员到达迪士尼。
10月31日18:00:迪士尼发布通告,所有人员离园前需要接受核酸检测。
10月31日19:00:“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通告,提醒10月30日、31日进入上海迪士尼乐园和迪士尼小镇的所有人员立即进行核酸检测。同步上海各学校、单位、居委会、村委会,纷纷接到通知迅速统计这两天去过迪士尼人员名单。
10月31日20:00:通过大数据形式拿到了周末两天迪士尼游客名单。随后,单位、学校、居委会、村委会,立即通知名单上所有人员,就近到以下医院做核酸检测。
10月31日20:00:上海交通委准备的220辆公交车到迪士尼西公交枢纽完成集结。
10月31日22:00:完成迪士尼两万游客核酸检测。
11月1日5:00:全体人员疏散工作基本结束。
11月1日8:00:累计筛查相关人员33863人,累计采集相关场所物品和环境样本920件,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所有场地都已完成采样消毒。
此次疫情防控行动,展现了上海在疫情应对措施上的专业性和高效性,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把疫情控制在了最小范围,从源头上掐断了疫情传播的可能性。
可见,疫情发生后的第一个24小时尤其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同步做好流调、隔离管控、核酸筛查以及新闻发布4项工作,做到“事不过夜”,正是上海速度的精髓。
张文宏医生在微博中提到,“上海的防疫工作一直是‘陶瓷店里抓老鼠’,我们希望既抓住老鼠,又不要打破瓷器,希望不要因为防疫对社会生活产生大的影响”。
事实上,上海在疫情防控中,从未搞过全员核酸检测,更没有搞过“战时状态”,尽可能通过精准的“微创手术”消除散发疫情。这其中,关键是科学防控和智慧防控。
一方面,上海通过专业化抓好科学防控。
上海在战疫过程中,始终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遇到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领导退后一步,授权专家去处置这一问题;或者召开专家座谈,充分听取专业意见,然后根据专业意见制定科学决策。有病毒专家感慨,“你看上海的新闻发布会,书记是不出来讲话的,市长是不出来讲话的,因为他们不是专业人员。”
在此基础上,上海基于对疫情防控经验的深刻总结,通过对疫情处置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形成了制度化、标准化处理流程。比如,出现疫情后,防控范围覆盖多广?居家隔离、集中隔离如何界定?能否带宠物隔离?上海都逐渐探索出了符合实际的标准。
例如,在上海举办的2021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上,发布了《2021年上海市标准化工作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0年上海积极发挥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作用,发布实施8项疫情防控地方标准。其中,《餐饮服务单位公筷公勺服务规范》涵盖个人用品防护、消毒卫生规范、疫苗冷链物流、分餐制、公筷公勺等方面的发布实施,有效倡导了健康新风尚。
另一方面,上海通过数字化抓好智慧防控。
上海结合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运用一网统管,借助科技力量,实现智慧防控。
早在疫情爆发之初的2020年1月31日,搭建在“健康云”上的“上海新冠肺炎公共服务平台”就正式上线,运用大数据形成“随申码•健康”“来沪人员健康信息登记”“心理咨询服务”“实时疫情通报”“发热门诊一键查询”等信息,协助上海防疫指挥部开展重点人群的筛查、排摸和管理。
不久之后,上海又率先制定了《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建设多数据、全方位、广覆盖的市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立疫情联防联控大数据智慧决策平台,实现当前态势全面感知、医疗卫生资源统筹调度、重大信息统一发布、关键指令实时下达、多级组织协同联动、发展趋势智能预判。”
正是充分发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的支撑作用,才保障了上海的动态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简称"上海2035”)在描绘城市未来时也提出:“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各地在战疫过程中,都涌现出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爱心捐赠等感人事迹,体现了城市的温度。对于上海而言,还更加注重在细微之处显真情、点滴小事暖人心。
一是充分保障个人隐私。
确诊病例和流调溯源是防疫中的重要工作,但是不少地方在发布信息时,会无意中泄露个人信息,从而暴露感染病例的隐私,甚至使当事人遭受网络暴力。反过来,因为害怕隐私被公开,一些感染病例会故意隐瞒行程,又给疫情防控带来很大麻烦。
上海迅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疫情调通报中,只公布确诊病例涉及的区域和场所,既保障公众知情权,也强化对病患的隐私权。随后这种做法也成为各地的参照。
二是充分考虑感情感受。
比如,不少地方在人员隔离时,不准携带宠物——尽管没有明确的依据,但结果是“14+7”天隔离下来,隔离者喂养的宠物都饿死了。
2021年1月,上海黄浦区被列为中风险地区,一部分人需要集中隔离,有人提出了宠物的问题。上海黄浦区立即咨询专家们,给出的意见是“携带宠物隔离不影响防控。”于是政府马上发布信息:“集中隔离时可以带上宠物。”这种做法也纷纷被其他地区效仿。
三是充分考虑人文关怀。
比如之前提到的上海迪士尼核酸检测过程,就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封园只是关闭了室内项目,而让室外项目照常进行,想离开的游客可以立马排队做检测,想继续玩的游客还可以继续玩。排队做核酸检测的时候,孕妇优先、抱孩子的优先,志愿者提供水、毯子和充电宝。晚上的烟花表演也没有取消,游客们一边排队做检测,一边欣赏烟花绽放。一些游客发朋友圈说:“这是最浪漫的核酸检测。”
【原创】股票发行全面注册制,将会对股市、产业、投资带来什么变化?
【原创】“北京智造”如何搭上“两区”建设东风——以轨道交通产业为例
【原创】胶东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报告——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原创】中关村VS张江VS苏州工业园区:谁是中国“第一药谷”?
【热文】“笔杆子”宣传部长回京履新,他的一篇调研讲话堪称样板
【热文】副省级市委书记震撼发声:“强省会”再跨越,未来五年这样干!